校长心语 | 命
凡成大事者,先要取势,然后明道,“极高明而道中庸,致广大而尽精微”,体悟人生,发扬良知,谦卑好学,勤于思考。只有这样,再依靠你平时的涵养学识的积累,才能做到明道优术,写出好文章来。
——徐扬生
命
作者|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校长徐扬生院士
在前文《短》(点击标题链接可进入阅读)中,我把说话和写文章的道理总结为三个字:“短”、“命”、“鬼”,前文讲到“短”,说话文章要力求简短、突出重点,这次我们谈论“命”。
“命”有三层含义。第一层含义是指“命题”,或者“立题”,文章的题目要有高手来“命中”,如果文章的题目定错了,什么都白搭!第二层意思是指“命”中要害,定了题后,关键是要“切题”,“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”,前文谈的是“简重”,本文谈的是“真切”,要回答所命的题目。第三层意思是,你把题目定好了,切题的材料准备好了,这篇文章的主线就划出来了,这条主线就是你文章的生命线,或者说“命线”,下面就是要“顺”着这条文章的“命”线写下去。如果把文章看成一条鱼,“命”,要先确定鱼的头,然后确定鱼的脊骨,把鱼头与鱼尾相连,再保证鱼的肉和内脏都分布在这条脊骨周围,而且顺着它有序地生成。
我们先讲第一步——如何命题。做学术研究的人去参加一场学术会议,现在常常是几千人的规模,洋洋洒洒几千篇论文,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先浏览一下论文的题目,在你感兴趣的论文前做个记号,找机会去听听。这说明论文的题目是最早吸引你注意力的要素。因此,“题”是非常重要的。“命题”和“立题”是考验作者能力的重要一环。在学术研究上也是如此,对于一位刚毕业的博士生而言,能否独立选择一个有难度、有影响力的课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考察标准。
对于“命题”,我的感悟是“新意”最为重要。古人讲:“立脚莫从流俗走,置身宜与古人争”,命题要有高度、有新意、有创造性,文章千古事,不要求一时之誉,要追求久长的影响力。
我曾经辅导一位朋友的小孩练习高考作文,后来她对我说,因为我的辅导,她的作文至少提高了20%,我不知道是真是假,但我记得我给她的练习是这样的:你给自己定一些作文题目,完全随机的,你甚至可以在报纸上去找几个词,比如说“父亲”、“那天我生病”、“红烧肉”……确定题目之后,你花五分钟时间想一下,然后问自己,“如果班上其他同学碰到这个作文题目,他们会怎么写?”想完之后,你对自己说,凡是他们可能会写的,我就一定不能这么写。如果你按照大多数人的写法,就会落入俗套、了无新意,你的分数一定不会高。
要做到立题新颖,其根本是要在平时学会问问题,这对我们国内的同学来说尤其不容易。国内的学生被训练出了一种“标准答案”的思维模式,我教了几十年书,对比国外的学生,国内学生最大的弱点是不会问问题,日本和韩国的学生好像也存在这个问题,只是我们可能更严重一点。其实问问题比解决问题要难得多,西方的学生都是带着脑袋来学校问老师问题的,东方的学生是带着脑袋来学校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的,长期这样的训练培养了一批不会提问题的人,在现今全球化的竞争中很难引领世界潮流。要从根本上纠正这一问题,就是要提倡和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和追求探索的创造性精神。
“命”的第二步,是组织文章内容要“切题”。当你确定了“题目”,你在这篇文章中想要讲的内容也就大致确定了,这些内容构成了一条明确的“红线”,就是文章是否能写好的“生命线”,非常重要。文章的内容一定要紧紧围绕这条红线展开,不要东拉西扯、跳来跳去,没有太多关联的内容一律不要放进去,否则就会变成一盘大杂烩。写文章的过程,也就是整理思路的过程,如果你不能把文章的内容整理清楚,切中要害,常常是因为你的思路原本就不是很清楚。
有位学生临近博士答辩,为了我要删掉他博士论文中的一章,与我争论了至少有两个星期的时间。他论文中的那一章内容与博士课题关系不大,让他删掉,他却老大地不情愿,他说那部分研究是他花了至少两年半的心血才得来的,他很有感情,还跟我绘声绘色地讲这部分的理论有多美,推理是多么完整,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信服。但是,我只能和他说,对不起,这些理由都不能说服我,既然你已经定了论文题目,不相关的内容都不能随便放到论文里。我知道他很痛苦,但没有办法。我和他说,你的博士论文是要永久保存在全世界所有图书馆的档案室里的,如果有一天你的孙子来查阅你的论文,发现有这么不负责的内容在论文里,你不觉得遗憾吗?最后,当然他还是同意了我的观点。这位同学至今还经常提起那时我对他说的笑话“你要爱一个人,就要杀掉其他所有人”,要舍得忍痛割爱,才能保证你的命题。
在组织文章内容时,常常会遇到你想要讲的和读者想要看的不一致的问题。有时候,你很想把你有感而发的内容写下来,总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是那么重要,甚至一刻也不想停留,就想立即发表。但是,对不起,你要想清楚,这篇文章发出去可是给人家看的啊,命题之后组织文章内容要平衡个人爱好与社会价值,这个平衡的原则就是看是否切题,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表达你想表达的思想。
下面讲讲这条“命”线的“流向(flow)”。
从前还在读书的时候,有一天我们几个男生在校园里,手上拿着一本当时很火的小说,边走边讨论“爱情”,迎面碰到了我们的一位先生,他对我们说,“不要把这些人所讲的信以为真,真正的爱情不是这样的,真正的爱情首先是轻松、快乐、无拘无束的,哪里会有这么多死去活来的事。”现在想来,他说的还真是事实,爱情是如此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如此,首先必须是轻松的,没有压力,才会谈得上亲近和喜欢。人与书、与文章、与演讲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。文章如果能使读者感到轻松,没有压力,才能渐入佳境,逐渐亲切起来。如何做到这点呢?我以为“顺”着读者思路的“流向”是很重要的一条,就是说你要回答读者所期待的“题”,也就是“顺”着“命题”。
小时候,常常听祖母讲故事,有时候她讲到一半会突然跑去厨房,那里可能在烧着菜,然后回来再继续讲,我总是迫不及待地问:“后来呢?”她有时候会忘了,“哎呀,故事讲到哪里了?”我连忙说,“那个故事里的人死了没有?”她就想起来了,继续从那里讲起。这说明了什么呢?讲故事的那个人一定要从听故事的那个人所期待着的地方讲起,要回答听者所期盼的内容,这样听者就会有兴趣,总之一定要“顺”着听者的思路讲下去。
举个例子,你要准备一个三十分钟的演讲,打算做三十页PPT, 目前你已经做到了第七页,想要确定第八页准备讲些什么?我的建议是你先重新看一遍这七页PPT,然后闭上眼睛,想一想如果你是听众,接下来你最想听到的内容是什么?我们来试试,假设你演讲的主题是介绍你的家乡湖北,前面几页你讲了湖北的人文、地理、经济,第七页讲到美食,讲到湖北有很好的早餐,豆皮、热干面等等,你问问自己,听众下面等着你讲什么?他们一定会期待你讲湖北还有什么好吃的佳肴,你如果讲“我们湖北不仅早餐丰富,还有许多名菜,有武昌鱼、粉蒸肉”,大家就会很高兴,如果你下一页是讲“湖北的高山峻岭”、“将军之乡”,那就跳跃得太快了,没有“顺”着内容的“流向”走。
总之,“命”确定了文章的结构框架,命题要新颖,内容要切题,要“命中要害”,叙述则要顺着命题的“流向”,符合人们的思维逻辑,这样的文章才轻松耐读。
当然,“功夫总在题外”,我上面讲的只是一种方法,都是在“术”的层面上展开的。等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后会明白,“术”本身是永远不可能做到完美的。凡成大事者,先要取势,然后明道,“极高明而道中庸,致广大而尽精微”,体悟人生,发扬良知,谦卑好学,勤于思考。只有这样,再依靠你平时的涵养学识的积累,才能做到明道优术,写出好文章来。
图|小野竹乔
xuyangsheng-
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徐扬生微信号
欢迎投稿 | 邮箱 : cuhkszjz@foxmail.com
cuhkszjz
港中大深圳家长
识别二维码
关注我们
徐扬生微信公众号:xuyangsheng-
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微信公众号:cuhksz2014
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招生办微信号:CUHKSZ_AO
CUHKSZ就业与升学微信号:CUHKSZCSO
港中大(深圳)咨询群QQ号:424302196
港中大(深圳)广东咨询群QQ号:199520697
港中大(深圳)深圳咨询群QQ号:538017167